变老在每个人生命进程里是自然之事,人到40岁上下,不少人会察觉听力不如以往,白发默默生长,腰腿常常感觉酸软乏力,看小字得眯眼,就连弯腰捡东西时关节都会嘎嘎作响,我们常自我安慰“岁数到了”,可是从传统观念而言,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要越发关注自己的肝和肾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讲:“肾主藏,乃封藏之根本,为藏精之所”,“肝,是罢极之根本,可藏血且主疏泄”,刚听这话不太容易明白,其实蕴含着朴素的道理,肾就如同人体的精气仓库,专门存储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物质。肝脏负责储存并调配血液,与此同时还得通气机,要是肝功能不好,人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,乃至或许会提前衰老。
一、肾精不足
肾中精气充足之人,一般听力清楚、头发具光泽、腰腿灵便,不过随着年纪增长,或是长久劳累、睡眠不佳,肾中精气便会无声地消耗,逐渐或许会出现:听力减退,有时会有似蝉鸣样的声响,头发早早泛白、稀疏或易脱落。腰膝发紧发酸、双腿感觉沉重,这是肾中精气支撑能力变弱,生命根基不像从前牢固。
展开剩余70%二、肝血亏虚
若肝血充裕,眼睛就会明澈润泽,筋骨柔韧灵便,指甲饱满平滑,可是若常熬夜、过分用眼或情绪焦虑,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耗费肝血,日子一久,你或许会察觉:眼睛干涩、视物模糊;身体发僵,手脚易发麻,指甲脆弱、易折断情绪颠簸大,易烦躁或低沉,这些貌似无关的身材转变,每每都与肝血不够相干。
三、精血同源
肾精可生成血液,肝血也能反向滋养肾精,二者犹如配合默契的伙伴,相互扶持、一同维系。所以现实中很多人并非单纯的肾虚或肝虚,而是两者都不足:肾精虚弱,造血之源不通畅,肝血少,肾精便难得到滋养,此“肝肾两虚”,才是许多人早早显现老态、调养一直不见成效的真正原因。
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“肝肾同源”,谓调养需使肝与肾一同调养,其常伏案著述,却重视以穴位与饮食自我调养,至60岁仍精神矍铄、目光明亮,乃践行此理念之人。
四、调养不可偏废其一
若要从根本上滋养气血,仅单独养肾或者只想着调肝是不够的,应当系统调养,与此同时调肝肾、一同补精血,才或许能够渐渐恢复平衡。在平常生活中,可以配合进行一些穴位按揉以及膳食汤饮,方法颇为简单,也易于坚持。
五、滋肾固本
常按揉太溪穴,可助补益肾气,舒缓腰部酸沉与耳鸣,轻柔按压或艾灸关元穴,能增强下腹精气,舒缓乏力及怕冷情形,把手掌搓热后反复轻擦肾俞穴,可温暖肾阳,我自己也常搓热掌心温敷后腰、按揉肾俞,做完后腰部放松,全身也暖融融的。
黑芝麻核桃粥
黑芝麻15克、核桃仁3颗、粳米50克,可加少许枸杞。材料洗净共煮为粥,可放少量红糖。黑芝麻与核桃都是平和的养肾之品,常食有助于乌发、润肤对补充体力也有裨益。
六、养肝养血
按揉太冲穴,可助舒缓肝气,舒缓紧张与头胀,每日用拇指轻揉或轻拍血海穴,利于推动生血,每晚揉按三阴交,综合调养效果佳,对女性比较友好。
红枣山药汤
5颗红枣、一小段山药、10克莲子,洗净后用小火炖成汤,可加一点红糖,此汤味道平和,能健脾养血、宁神助入睡,对舒缓疲劳有功效。
这些方法需每日用心坚持,随着身体逐渐回归平衡之态,特别适合年龄超40,或长期疲惫、精血消耗较显著之人,古人云“药补不如饭补,饭补不如神补”,若真欲调养好肝肾、不能只靠吃什么、按哪里,还得调整作息、稳住心情,少熬夜、勿过度劳累,此比任何补养之法都要紧。
发布于:湖北省创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