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明吃得不多,为什么肚子就是瘦不下来?”
“早上起来脸是肿的,小腿也是一按一个坑”
“明明身体那么多脂肪可以消耗,人却总觉得沉重乏力、一吃跑就想睡?”
这样的几种情况在肥胖患者的身上很常见。
特别是长期伏案的上班族、久坐刷手机的胖友们,多半是这种情况;
胖水肿、腰粗腹大的根源——中焦被痰湿淤堵了!
中医将人体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焦。
中焦,就是我们的“腹部司令部”,核心职责是脾胃这对搭档——胃负责初步消化食物 ,脾负责将营养精华输送到全身,同时推动水液的正常代谢。
展开剩余64%但是如果你长期久坐不动,又爱吃一些肥甘厚腻,就容易造成3个问题:
气血凝滞: 身体不动,气血就像拥堵在高速上的车流,运行缓慢。
脾胃被困: 久坐直接压迫腹部,脾胃功能如同被绑住了手脚,运化能力直线下降。
水湿内停: 脾的“运化水湿”功能失职,喝进去的水、吃进去的滋腻食物无法被正常利用和排泄,停滞在体内就化生成黏腻的“痰湿”。
这些痰湿浊邪,像淤泥般堆积在中焦,尤其容易盘踞在腰腹这个“低洼地带”。
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虚胖的饿症状:腰围渐粗、腹部松软、身体困重、面部四肢浮肿(按之凹陷)、大便粘腻不爽等。
今天,邀请中医减重专家范琳燕主任来分享一个方子。
针对这种“中焦痰湿淤堵”的核心病机,中医宝库中有一张历经千百年验证的经典名方——参苓白术散:健运脾气,打通枢纽,渗利湿浊。
组方:人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白扁豆、炒薏苡仁、砂仁、桔梗、炙甘草(一人一方,需辨证)
方解:
党参+炒白术:健脾益气,从源头增强运化水湿的能力。
茯苓+炒薏苡仁+白扁豆:清淤利水的“三剑客”;性质平和,健脾渗湿,疏通中焦水道。
山药+莲子肉:在祛湿的同时保护宝贵的脾胃之气,防止清泻过度。
砂仁+陈皮:擅长行气、醒脾、化湿,解决痰湿淤堵伴随的气机不畅,让恢复运转的中焦更高效。
桔梗+炙甘草:桔梗宣肺利气,炙甘草调和诸药,稳固中焦。
诸药协同,脾气健旺了,水湿运化通路打开了,淤堵的痰湿得以清除,气血流通自然顺畅。随着“淤泥”被清理,因痰湿停滞导致的腰腹赘肉、水肿虚胖自然逐渐消退。
发布于:广东省创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